促进农民合作社发展,扶持小农户!刚刚的这场发布会,还释放了哪些重要信号?

农业农村部于2019年4月19日(周五)上午10时在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农业农村部与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中粮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社会力量,联手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合作进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新闻发布会现场

农视网记者 摄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民合作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党的十九大和多个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民合作社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促进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的部署要求,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强化政策扶持,加强指导服务,促进了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一是数量持续增长。到今年2月底,依法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218.6万家,成立联合社1万多家,辐射带动全国近一半的农户。二是产业逐步拓展。农民合作社产业涵盖粮棉油、肉蛋奶、果蔬茶等主要产品生产,并由种养业向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观光旅游、民间工艺品制作和服务业延伸,其中种养业占70%以上。三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农民合作社为成员提供农资供应、农机作业、技术信息等统一服务,提供产加销一体化服务的农民合作社占比达53%。实践证明,农民合作社在组织带动小农户、激活乡村资源要素、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的重要力量。

但从总体看,我国农民合作社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呈现“大群体、小规模”特征,农民合作社数量众多,但单体规模普遍较小,实力较弱,在组织带动小农户进入大市场时,还面临着种养技术集成水平不高、产销衔接不够紧密、加工流通能力不强、缺乏品牌宣传平台、融资难融资贵等困难和问题。为帮助农民合作社破解这些发展难题,我们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和优势,在充分沟通协商的基础上,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与中国中化、中粮和中国邮政四方,共同签署了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合作框架协议和实施方案。

根据框架协议和实施方案,中国邮政集团充分发挥邮储金融、邮递物流、邮乐电商平台等优势,面向农民合作社提供优惠信贷、专属保险、惠农邮递、电商促销等服务;中国中化集团充分发挥农资供应、技术服务、加工收储等优势,面向农民合作社直供安全优质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产品,依托中化农业的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开展技术指导、农事服务、订单收储、加工销售等业务;中粮集团充分发挥种植养殖行业体系和销售平台等优势,面向农民合作社提供粮食和甜菜种植、奶牛养殖等技术指导服务,依托我买网帮助农民合作社销售产品、打造品牌。农业农村部立足职能定位,在政策指导、体系建设、信息交流、沟通协调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推荐等方面为多方合作提供优质服务。在服务对象上,前期重点为7万多家国家级和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以及8个省30个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市、区)的农民合作社开展服务,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拓展服务范围。按照四方的框架协议和实施方案,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扎实推进。

现场记者提问情况如下:

Q:

中央电视台记者:

刚才,张司长讲到合作四方已经签署了框架协议和实施方案。请问目前合作四方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推进合作内容落地落实?谢谢。

A:

张天佐:

感谢你的提问。我们这次四方联合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帮助农民合作社来解决发展中的一些难题,实现多方共赢。我们合作的目的关键就是把这些合作内容落实落地。为此,我们四方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充分共享信息。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为三家企业提供了县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名录,综合了示范社的主要经营项目、配发货能力和联系方式等信息,这也是我们向合作方提供的优质客户资源。

第二,建立协调机制。农业农村部农村合作经济指导司和三家企业分别建立了工作协调小组,加强情况沟通和信息交流,推进工作进展,构建了上下联动、多方协作、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合作企业内部分别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为方案具体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企业各地分支机构也在陆续建立相应的联络对接机制。我们有机制方面的保障,建立了协调机制。

第三,探索合作路径。四方合作在首批30个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县(市、区)已先期开展。据我们了解,陕西等省已深入开展合作,这为合作四方在全国面上推广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第四,不断总结经验。随着工作的深入推进,我们四方将及时总结各地的好经验、好模式、好做法,通过召开现场会、培训交流等方式,予以复制推广。

我们四方将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责任,加强协同合作,完善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助力农民合作社增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Q:

农民日报中国农业新闻网记者:

刚才张司长提到有超过一半的农民合作社在搞种植,提高种植效益是他们的迫切需要。我想请问阳总,中化集团能够为这些合作社提供哪些服务?谢谢。

A:

阳世昊:

中化集团下一步将重点为农业合作社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从种到销”全过程贴身定制服务,实现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

第一,贴身农事服务,提升种植技术。每一个MAP服务中心将依托农业合作社配套建设三到五个MAP示范农场,开展品种的筛选,种子、化肥、农药和机械应用技术集成试验,总结出适合当地种植模式和服务方式,进行田间示范推广,并在重要的农时和关键生长环节为农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

第二,生产资料直供,降低种植成本。结合中化集团多年来在种子、化肥、农药上的产品、技术和服务的优势,压缩中间环节,优化供应链组织,并配以科学的使用指导,将货真价实、性价比超值的农资套餐直接送到田间地头,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户,让种植者省钱省心省力。

第三,品质农产品回收,增加种植收入。中化集团将提供产前信息服务,并对接品质农产品订单,根据订单需求转译为种植技术解决方案,对农民合作社进行种植指导和服务。并对符合品质要求的农产品进行回购,保证按质按量公允计价。同时,我们要做到48小时内货款到账。

第四,智慧农业系统,提升种植效率。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农业信息化服务,通过MAP智慧农业系统提供线上服务,进行田间管理、病虫害预警、精准气象预报、农事提醒、种植数据分析。同时,提高他们的经营管理效率,为合作社接入信息化的快车道提供支撑。

第五,平台资源整合,保证种植效益。集合中化集团资源优势,为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社提供政策对接、技术培训、交流参观等机会,以及低息贷款、种植保险等工具,为合作社发展解决后顾之忧。我们主要做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工作。谢谢!

Q:

农视网记者:

我们知道,中粮集团目前已形成了包括种植、养殖、仓储、物流、贸易、加工、销售等环节的上下游一体化网络。请问栾总,中粮集团如何利用好这个网络来支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谢谢。

A:

栾日成:

感谢您的提问。中粮集团作为全球布局、全产业链发展的一家农业和粮油食品企业,我们将充分发挥在现代农业方面市场、管理、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农民合作社提供一系列的惠农服务,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具体有四个举措:

第一,要积极创新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中粮集团在产业渠道和资金方面的优势,与农民合作社和专业化的农事服务机构、当地的农业担保公司进行紧密合作,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土地流转和经营需要的资金,扩大种植面积,并且通过合作社来收购所生产的粮食,保证农民的种粮收益。

第二,通过订单农业,提高农民合作社的经营质量。中粮集团在小麦、稻谷的优质产区与农民合作社合作,中粮集团提出优良品种的种植要求,并且保证收购,合作社组织生产种植。这种方式推动了农业合作社在种植方面规模化、标准化、系统化,对种植结构的调整和优质品种的推广也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借助电子商务平台优势,培育合作社“社有品牌”。中粮集团在我买网准备开设“农民合作社专区”,协助农民合作社打造“网红”产品,为合作社的“社有品牌”提供品牌定位、包装设计以及产品卖点等服务。还在“爱养牛”线上交易平台拓宽农牧民合作社的生产资料采购渠道,降低采购成本。

第四,提供各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协助合作社帮助农牧民增收致富。中粮集团主办了牧场大学和奶牛金钥匙技术示范活动,为农牧民合作社开展养殖技术指导帮扶,进行专业课程培训。另外,还试点农事服务平台建设,对合作社开展农业技术、政策、金融方面的培训,提高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

总之,中粮集团将在农业农村部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大与农民合作社的合作力度、深度和广度,为乡村振兴、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民增收做出应有贡献。谢谢!

Q:

中央电视台《聚焦三农》栏目记者:

我有个问题想问下中邮集团的温总,我们到农村采访,经常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着融资和农产品流通两大难题。请问,中邮集团就这两个方面对农业专业合作社有哪些具体的支持和帮助?谢谢。

A:

温少祺:

感谢你的提问,也非常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为了缓解农民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难的问题上,中国邮政从农产品寄递和助农销售两个方面入手,研发了专属产品搭建支撑平台。在农产品寄递方面,我们推出了以“急速达”和“易邮箱”两类专属产品,其中“极速达”,专门服务时限要求高的品质类生鲜产品,依托中国邮政航空和冷链优势,构建农产品进城24到48小时的快捷通道。“易邮箱”是一款专门服务农产品进城的经济类快递产品,按箱计费,装多少寄多少。在助农销售方面,我们与农业农村部组建了电子商务重点实验室、农产品滞销帮扶中心、名优农产品孵化中心。其中,农产品滞销帮扶中心主要是运用大数据手段,收集分析各地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动态信息,及时监测预警。名优农产品孵化中心是从源头上把控农产品品质,孵化农产品自有品牌,提升附加值。

针对记者同志问的关于融资难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一是开发了针对性的产品,面向合作社成员、法定代表人等,提供线下线上多种普惠贷款。其中,线下最高可贷500万元,最长三年,还款方式灵活多样,线上“极速贷”,最快可实现20分钟放款。二是丰富增信措施,采取保证、抵质押、政府平台担保、林权质押等多种增信方式,引入农业信贷担保公司、产业链核心企业增信等方式授信。三是提高业务办理效率。针对重点县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评审、优先安排信贷规模等特殊政策,采取零售信贷工厂模式大幅提升审查审批效率。四是给予贷款利率优惠,压降贷款利率,让利于农,优先支持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具有扶贫带动作用的农业合作社,在贷款利息上给予优惠。谢谢!

Q:

人民日报社人民网记者:

我比较关心的是农民合作社差异化发展的问题,在采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合作社是一个激活农村要素的平台,但是因为地方离得很近,大家种养殖的传统很相似,一个县或者一个乡不同的村,你种辣椒我也种辣椒,看你今年卖得好,明年我也多种点。我们怎样激活或者帮助合作社差异化发展?谢谢。

A:

张天佐:

我觉得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如何推进农民合作社的差异化发展。总体上看,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粮食也好、菜篮子产品也好,从原来的供不应求到现在供求平衡,甚至有的产品供给过剩。供不应求的时候,生产什么都能卖出去,也都能卖出一个差不多的价格。但是,市场供求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后,农产品供不应求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生产什么一定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是说生产出来什么都能卖得出去、卖出好价格。所以,我们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考虑生产发展问题。

农民合作社作为一类市场主体,主要是引领分散的农户来发展农业生产。前面给大家列举的数字也看到,我们从事种养业生产的合作社占到整个合作社总量的70%以上,是大头,合作社在种养业产品的生产方面,首先要面向市场来选择你产业的方向、产品的类型,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不能都一哄而上,一哄而上最后大家都不挣钱,市场需要不了,所以首先要研究好市场需求。

第二,要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思路来引领农民发展主导产业。产业的选择一定要依托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和基本条件,而不是盲目的选择。如果看到市场上某个柑橘的品种销售形势很好,能卖到20块钱一斤,你也盲目地引进这个品种到你那儿种植,如果你那个地方的水土、光照、气候条件不适合,或者不具备技术上的能力,可能就是一个失败的案例。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选择性发展。

第三,合作社也好,农民也好,包括我们的一些龙头企业也好,各类主体之间应该有一个产业链上的合理分工。一般来说,每一类主体在市场的整个产业链里都有最佳的功能定位。比如田间地头的生产、分散的养殖这是农民最擅长的,这些环节应该交给农民去做。合作社主要是起到组织协调作用,解决一家一户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共性的,或者农民做不了、做不好的环节,比如生产资料的统一购置和销售、产品品牌的培育,还有生产过程中的技术指导,这些工作合作社是擅长的。作为企业,就应该在产前、产后两个环节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所以在差异化发展方面,选准了主导产业,一定要在产业链里把各类主体聚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这样最后才能形成每一类主体都能扬长避短,我们的产业发展也更具活力。当然,作为政府部门还有很多的公共服务要跟进,比如市场信息的发布、科学技术的推广、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等。谢谢!

Q:

人民日报社记者:

看了合作单位三家企业都是大型国有企业,请问张司长,部里在选择推进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的合作伙伴时都有什么考虑?谢谢。

A:

张天佐:

你提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借这个机会,我也向大家就选择合作伙伴作个介绍。

第一,作为政府部门,我们对所有能够为农民合作社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的市场主体,都是欢迎的,不会厚此薄彼。

第二,目前全国近八成的农民合作社从事种养业,他们迫切需要加强销售、物流、融资、技术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目前合作的三家企业,都有这方面的优势。中国中化在农资供应、技术服务、产品收储,中粮在产品销售、糖业乳业等行业发展,中国邮政在金融保险、产品物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能够并且有意愿为农民合作社提供亟需的服务。

第三,农民合作社广泛分布在农村地区,社会组织与合作社进行服务对接,需要有相对完善的组织体系和较强的支撑力量。此次合作的三家国有企业,一直深耕农业农村,已经建立起了专业的服务网络和人员队伍,具备较强的服务能力和条件,因此我们先期选择了三家国企作为合作伙伴。四方合作是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合作社的新起点,今后,我们还会根据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合作伙伴,为农民合作社提供各类服务。

最后,我想再次强调,对能为农民合作社提供服务和帮助的所有企业和单位,我们都欢迎,也希望有更多的经济实力强、业绩突出、信誉好的市场主体能够加入到服务农民合作社的队伍中来,让我们一道共同推进农民合作社做大做强。

Q:

新华网记者:

我有一个问题想请三位企业负责人谈谈观点。你们如何看待政府和企业共同合作来推进农民合作社发展这件事情?这个模式是否是可持续的?企业是否能够在这个模式发展中既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实现经济收益,来实现多赢?谢谢。

A:

栾日成: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既问了企业的问题,也问了企业跟政府的合作问题。首先,作为中央企业,我们有三大责任,就是央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这是我们时刻牢记在心的。今天发布会重点谈的是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这是企业履行三大责任的一种举措。核心问题就是要乡村振兴,为农民增收服务。在这点上,中央企业所做的跟政府主导的是一致的,是可持续的。

第二,中央企业有市场优势,要把这个可持续做下去,必须要市场化运作,按照市场规律来运作,把企业的独特优势和农民合作社结合起来。关键是怎么能把这些举措落实落细,还需要不断地围绕中国的国情、农民合作社的特点,结合企业自身优势往前推进。我对可持续还是充满信心的。谢谢你的提问。

张天佐:

我从行业主管部门的角度再做一点解释,看看温总和阳总有没有补充。为了节省时间,我简要回答这个问题。你问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就是企业和政府共同推进一个事业的发展,定位是什么,可持续性在哪儿。我们一直在说,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一个行业的发展核心动力是市场主体,政府角色是扶持、引导和服务,它包办不了市场主体的功能定位。合作社这个庞大的组织群体,有它自己擅长的领域,在组织农民、带领农民搞农业生产方面是有优势的,但是在开拓市场、品牌营销、延伸产业链等方面,都不是它的强项,而一部分的市场主体恰恰有这方面的优势。面对200多万分散的农民合作社,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搭建桥梁和平台,让大家联手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最后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如果只有一个方面、两个方面取得了效益,其他方面是利益的受害者,这是不可能长久和持续。所以,我们必须要搭建好这个平台,把大家的利益链条有机结合起来,让各类主体在合作的框架内都能受益。

第二个问题,一个好的想法要真正落地,光有愿望和理想是不行的,一定要在方向、理念的基础上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案把它落地。所以,我们在四家合作过程当中,分了两步走:第一步签了四方框架协议,把我们各自能够合作的领域从大的方面梳理出来。第二步是在框架协议之后,我们和三家又分别签了实施方案,每个方案都很具体,中国邮政、中化集团、中粮集团干什么都是依据他们的长项、优势和农民合作社最需要的方面对接,找到结合点。光有这两步还不够,我们下一步在推进过程中要不断地去总结具体的经验和模式、好的做法,然后把这些具体的做法通过培训、现场会、观摩等方式不断地复制推广。当然,这个过程中可能还要不断地去总结,不断地去进行修正,需要一个扎实的工作过程才能保证这些措施落地。

前面我也跟大家介绍了,我们是一个开放的思维,是多方合作,是给农民合作社提供服务的一个新起点,今后还要用市场竞争的机制优胜劣汰。欢迎更多的市场主体进入我们合作的领域。我主要做以上补充性的解释。

阳世昊:

我简单说一句,其实中化几十年来一直在为“三农”服务,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这次农业农村部牵这个头,实际上是把三股线拧成一股绳,更有合力了,更加好地为“三农”服务。谢谢。

来源:农视网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