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农业 爱农村 爱农民
说到黄瓜霜霉病,立马就会想到发病快、难防治,是黄瓜上一个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尤其是在棚室种植,若不及时防治,植株会快速干枯,引起黄瓜大面积减产。为了防好这个病害,我们需要先了解其发病病原、流行条件、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经过多年的防治,我们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利用黄瓜与霜霉菌对环境条件要求的不同,即温湿度的调控是可以有效控制霜霉病。
1、发病病原及流行条件
黄瓜霜霉病是由卵菌纲霉菌属真菌侵害引起,该病菌在保护地内越冬,翌春传播,可通过气流、雨水传播。在适宜的温度(16-24℃),适宜的湿度(85℃以上)会快速蔓延。
为什么棚室内往往发病比露地栽培更重?这与棚室内的湿度有关,棚室的湿度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外界进来的空气水分;二是灌溉后的蒸发,显然灌溉是造成湿度大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控好湿度,就可以减轻高湿型病害发生。
2、通过调控温湿度防治黄瓜霜霉病
根据上面病害的流行条件,管理上主要采用下面措施:在温度管理上做到四温段管理,尽量将温室温度控制在上午25-30℃,最高不超过33℃,湿度降到75%以下;下午20-25℃,湿度70%左右;上半夜17℃上下两度;下半夜11℃上下两度,通过四温段管理,可将田间结露时间缩短到4小时以下,致霜霉病菌不能完成萌发侵染。当春季气温稳定在10℃以上时,温室可以整夜通风。
铺设地膜可以有效降低起到很好的降湿效果,冬春茬黄瓜多用黑地膜,有利于提高低温、可以遮光,夏秋茬铺膜宜在定植后进行,降低高温对根系的影响。
3、高温闷棚防治黄瓜霜霉病
有实验证明,霜霉病菌在28℃以上时侵.染不利,45℃时就停止活动而渐渐死亡。利用病菌这一弱点可进行高温闷棚来抑制和杀灭病菌,控制病害的发生。一般是在黄瓜霜霉病发生以后和气温比较高时进行。
具体做法:闷棚必须在睛天进行,准备闷棚的前一天必须灌足水,适当提高夜温,减少地温散失,早晨揭苫子后封严温室,事先不能放风排湿,避免闷棚时的高温灼伤上部叶片。闷棚时在棚内中部的黄瓜秧生长点的高度,分前、中、后各挂上一支温度表。早上9:00-10:00左右棚内温度急剧上升,此后每隔15-20分钟左右观测1次温度,当温度上升到45℃时就开始记时,连续2小时保持在45℃,最高不得超过47℃。温度低于43℃效果不明显,温度高了瓜秧易被灼伤。高温闷棚1次,一般可控制黄瓜霜霉病7-10天,应根据病情每隔10天左右闷1次棚达到防病作用。
4、常用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性强、丰产性好、适宜的优质品种。一般较晚熟、耐热性强的品种相对较抗病,熟性较早、耐低温的品种较为感病。
(2)合理配比氮磷钾肥,增施有机肥,另外可选择适当时间喷施叶面肥,保证黄瓜的营养供给,提高抗性;适宜密度种植,及时清除老叶和病叶。
(3)利用病原菌的特点,使用芽孢杆菌对病原菌进行抑制,另外,喷施蛋白制剂也可以使黄瓜植株提高抗性,减少发病几率。
(4)药剂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可选用烯酰吗啉、丙酰胺霜霉威、吡唑醚菌酯、菌毒清、苯醚甲环唑、辛菌胺醋酸盐等杀菌剂防治,喷药须细致,叶面、叶背都要喷到,特别是较大的叶面更要多喷;在温室栽培时,浇水前或浇水后一定要喷药,这是关键;露地栽培时,在雨后一定要喷药预防。
调控好温湿度,防治黄瓜霜霉病并不难,其他黄瓜高湿型病害也能有效控制,因此建议种植户种黄瓜应以生态调控方式为主,药剂防治为辅,能够通过农用、物理措施控制,绝不用药,真正做到绿色种植。
【来源】种大棚
【声明】转载自其它平台或媒体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本平台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若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加入垄上蔬菜圈,获取更多蔬菜资讯!
↓ ↓ ↓
垄上娃娃菜微信号:17343206025
(请转发到微信再打开扫描二维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