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调减600万亩 湖北棉花面积首现稳中略升态势

作为主要的农作物,棉花过去的地位是相当的高,一直摆在“粮、棉、油”三大主导产业的第二位,不过,从2014年国家取消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后,我省的棉花生产面积也是逐年萎缩,在天门、仙桃、汉川、黄梅等重点植棉县市,这种现象尤为突出,那全省去年的棉花生产形势如何?今年的植棉面积还会有调整吗?乡亲们怎样种棉花才可以赚到钱?3月23日到26日,湖北广电垄上频道记者杨晗到我省植棉大市天门市和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省农科院等地进行了调查采访。

天门市是闻名全国的棉花之乡,1976年以来,连续16次棉花总产量超过百万担(5万吨),曾经全国每一100个人中,就有一人穿着天门棉花生产的布料,不过,随着国家棉花产业政策及市场变化,天门市种植棉花的面积逐年递减。

“往年的这个时候,差不多都要准备做营养钵了。”在天门市黄潭镇黄嘴村八组,村民吴琼枝正在田里砍包菜。吴大姐家里有12亩的承包地,其中7亩水田用来种水稻,5亩旱地拿来种棉花。吴大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不算人工,一亩地的棉花,从种子、农药、肥料要开支600多块钱,而一亩棉花的收入也就1500多块钱,这样种下来,真的不划算。从2016年开始,吴大姐就不再种植棉花。

吴琼枝说,村里面像她这样不种棉花的乡亲很多,现在大家都改种了黄豆,只有极少数的乡亲会在零星地里种一点。

与黄嘴村田挨着田,沟连着沟的水府庙村,也是昔日黄潭镇种植棉花的核心区,在高峰期,水府庙村的农田全部种的是棉花。2014年,由于多种原因,棉花价格大幅下跌,水府庙村的乡亲们也不再种棉花了。

天门市黄潭镇水府庙村党支部书记胡卫军说,村有1800多亩农田,去年只有三户人家在种棉花,今年一户都没有,去年他去调查这三个种棉花的农户,其中一户是想打几床新棉被,就种了一亩多田, 还有一户种了两亩多田,今年到城区打工后再也没有种了。

种植棉花几十年,乡亲们对棉花生产的技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如此轻车熟路的种植老路,现在,大伙都不愿意再走了,那他们的承包地里又会种些什么呢?“不种棉花之后,就是土地流转了,现在有的种花卉、有的种葡萄,更多的是种蔬菜。”天门市黄潭镇水府庙村党支部书记胡卫军告诉记者。

黄潭镇是天门市种植棉花的大镇,上世纪七十年代,多位中央领导来这里视察棉花生产,全国的棉花工作现场会现场也是在这里召开,当地还出了宋桂枝等几个名扬全国的植棉能手。

“过去我们全镇六万亩耕地全部种的是棉花,这些年逐步调减,现在差不多还剩六七千亩的面积”天门市黄潭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周银君告诉记者,因为收入和投入不成正比,黄潭镇现在的棉花面积只有高峰期的十分之一,当地盛行的“要发家、种棉花”的说法已经成为历史,棉花在乡亲们的心目当中,地位也是越来越低。“大部分农户都向经济效益高一点如蔬菜瓜果,还有草莓、葡萄采摘方向发展,也有一部分人开始搞虾稻综合种养。”

在黄潭镇徐马湾村一片由旱地改造的水田里,几个乡亲正在搬运莲藕种。徐马湾村村民许运枝告诉记者,原来这片地一直都是种的小麦和棉花,去年冬季改种了薹菜,现在薹菜收完后,又改造成了稻虾田,现在是在田里喂小龙虾,再套种莲藕。”

与黄潭镇接壤的渔薪镇也是植棉大镇,这里的棉花调减面积同样惊人。天门市渔薪镇副镇长程义敏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全镇的棉花面积已经缩减到七千多亩,连最高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随着国家政策和棉花市场的变化,棉花产业出现了投入多、效益低、棉花卖不起价钱,棉农不愿意种的尴尬局面,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也从政府层面的大力引导,转向为广大棉农的主动适应。而天门市黄潭镇和渔薪镇这两个曾经辉煌的植棉大镇所发生的变化,是天门市调减棉花种植面积最为直观的展现。

天门市农业农村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按照规划,在创下16次棉花总产量超过百万担的60万亩棉花田里,有40万亩进行了特色农业的结构调整,种植比棉花市场更好,和效益更高的经济作物,曾经的茫茫“棉海”,长出了10万亩萝卜、8万亩花椰菜、3万亩中药材、菊花、树莓、葡萄等经济作物,全市推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20多万亩,天门市大幅度调减棉花种植面积,在全省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弈国香告诉记者,2010年的时候,我省的棉花种植面积是800多万亩,现在是200多万亩,到了本世纪以来面积最少的一个点,可以说湖北的棉花面积基本上已经调减到位了。

2018年,我省棉花面积15.93万公顷,同比减少4.55万公顷,减幅22.24%;棉花单产62.5公斤/每亩,同比增加2.6公斤/每亩,增幅4.34%;棉花总产14.93万吨,同比减少3.47万吨,减幅18.86%。

在棉花价格上,2018年,我省籽棉行情比较稳定,价格基本上在每公斤6.2-7.0元之间。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弈国香认为,2019年,影响棉花市场行情的因素很多,整体上当前棉花的行情还处于价格低位,估计今年棉花的市场价格以稳定为主,可能存在小幅度的波动,但是难有大涨的行情。

“国家的整个植棉政策就是要部分恢复内地的植棉面积,目前整个棉花、棉纺行业还是比较稳定的,有种植棉花意愿的乡亲们还是可以适当的恢复一点棉花面积。”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副所长别墅告诉记者。

在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的两位专家看来,现在种棉花,并不是赚不到钱,关键是看你怎么种。“棉花是一个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农作物,种的好或不好效益会相差很大,种的好的亩产可以达到六百多斤,搞不好的话,可能就是三四百斤的产量。”弈国香建议乡亲们采用棉花轻简栽培技术,这样可以相对减少投入,减少成本,并提高种植效益。

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副所长别墅认为,种棉花平均每亩可以搞到一千块钱,如果前期种有油菜,那就有四百块钱的收入,两项相加是 一千四块钱,如果是种小麦的话,一般有七百块钱的收入,两项相加是一千七百块钱,加上还有一百五十块钱左右的补贴, 一亩地一般都能有一千七百到两千块钱的产值。

在生产用工多,物化成本高于其它旱地作物,加上受天气影响,容易出现减产和棉花质量问题的前提下,如何种好棉花,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呢?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副所长别墅也给出了十分专业的建议:“如果说是家里是老人在种,劳动力比较丰富,那就要种杂交棉,把产量搞的高一点,效益就好一点,如果说每亩搞到七百来斤或者六百来斤的产量,这个产值就很可观了。如果说是种杂交棉,那就是在种小麦或者是油菜后,做棉花营养钵,然后移栽大田,这是一个相对稳产高产的传统技术。”

虽然说是乡亲们熟知的传统技术,但是在整个棉花种植过程当中,别墅还是提醒乡亲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棉花营养钵在种的时候,就能够把它的架子搭起来;二是见花铃肥要重施,后面打顶要及时,最后采摘的时候要注意质量。

另外,针对农村劳动力较少、年轻人种棉花怕麻烦,或者说是想在短时间内外出打工,又想种植棉花的实际情况,别墅建议这一类乡亲,可以采用植棉新技术。小麦收获后直播早熟棉,采用直播要做到一播全苗,苗期不要施大量的肥,见花后施一次肥,这样既减少了农药和肥料这样一些生产投入,又在管理上相对简单。

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副所长别墅说,棉花种好了,只是完成了一个种植的过程,要想卖出好价钱,不光是要种的好,还要收的好。新疆的棉花百分之八十都是机采,那么内地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为什么面积缩减呢?除了是政策倾斜以外,很大的程度上,还是我们内地没有实行机械化,最后的方向还是要实行机械化,轻简化也只是一个过渡,目前我们从品种上,配套的技术上都有所突破,慢慢地我们也会大面积的推广这个技术。

“我们最近也到一些重点植棉县市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今年的棉花种植面积是相对稳定的,相比去年应该会略有恢复。”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弈国香认为,现阶段,棉花的比较效益比玉米、花生、大豆等其他作物,包括水稻都要好,当然,大家要根据自己的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来对市场进行判断,选择自己种什么农作物,至于今年到底种不种棉花,主动权还是在乡亲们自己的手上。

责任编辑:宋雨航

(作者: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晗)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