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家央媒邀请世界来东湖绿道 武汉人的“幸福道”引全国瞩目

如同一幅美丽的水墨画铺展开来,百余公里东湖绿道从最初的一条蜿蜒曲线逐渐编织成网,深入湖边,走向山林,成为市民都市休闲新方式 长江日报记者任勇 摄

3月6日至8日,8家中央级媒体重点打卡东湖绿道沿线“绿水青山”代表景观景点,长江日报记者随后逐一采访这些采访者们,听他们讲述各自眼中心中不一样的东湖。

《人民日报》

田豆豆

这里人文自然和谐共生

天气转好后的东湖,显露了她真实的高人气和凝聚力。

作为亚洲最大城中湖,除了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风光,东湖绿道良好的规划设计、配套建设,才能共同营造出惬意的游览体验。很多细节都体现了用心,比如在如此长的绿道上,能够借由电瓶车自如地将游客运载到想去的景点,这很不易。

从曾经的听涛景区,到现在的白马、落雁等多个绿道门户,东湖向世界敞开怀抱,到处都展现出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的和谐共生。本身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保存完好,如今又增添了现代艺术的感觉,丰富了可欣赏的层次和空间。时见鹿这样的网红书店,建在东湖绝佳的自然风光之中,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提升了东湖旅游的文化气质,可谓武汉“书香之城”的最佳注解。

新华社

王自宸

这是条惠民绿道文化绿道科技绿道

东湖一直是心目中的圣地,从屈原泽畔行吟,刘备磨山郊天,李白湖边放鹰,再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东湖漫步驻足、极目远眺,印象中东湖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时隔10多年再次游览东湖,水清鱼跃、柳暗花明,沐浴午后的阳光,感到春意盎然、心情舒畅。

采访得知,武汉从2009年起开启“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实施主城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五年行动计划,推动东湖隧道、东湖绿道建设,通过一系列污染治理、交通疏解、生态修复等工程,才有了今天的大美东湖。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武汉市坚持还绿于城、还湖于民,大力建设东湖绿道,通过完善配套交通和周边环境、保护东湖水质、实行“水岸同治”、提升文化内涵、规范服务运营等系列举措,将100余公里的东湖绿道建设成为惠民绿道、文化绿道、科技绿道,这就是践行“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精神、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的生动实践。

中央电视台

金  珠

我愿向全国人民推荐东湖

3月6日至8日,中央电视台湖北记者站的记者们连续在武汉东湖拍摄了3天。在小游船整治的码头,记者们看到拆除工作正在进行中。到渔光村,了解“东湖渔场”退渔环湖的过程。拍摄到桃花岛,白马洲货运堆场的“生态补偿”,变身成桃花岛和网红荷包蛋的艺术主题公园。还有关闭湖中道的机动车行驶,将机动车道开辟引进了东湖隧道中,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2016年前,我经常来东湖。东湖自然的美景,吸引着不少的市民前来游玩。但是体验度不太好,感觉到整体的管理是无序的。自从东湖绿道开通后,管理方面逐年提升。在这里,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每年来东湖的游客,越来越多。逢年过节,我们必来绿道进行直播,向全国人民推荐东湖。我也经常带着家人来东湖踏青赏花、户外逛逛。如今,北京来武汉出差的同事,东湖成了我们必玩的景点。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张  晶

在东湖绿道散步骑行真幸福

我是第一次来东湖,发现一个城市的市中心居然有这么大这么美丽的一个湖泊,对于武汉的居民来说,这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在东湖绿道上,处处都是风景,仿佛行走在一幅画中,还有绿道上骑行或者散步的游客,有说有笑,能感受到他们置身于这么美丽的自然环境中,洋溢出来的幸福感。

在这次探访东湖的过程中,位于马鞍山森林公园的时见鹿书店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原木装修的书店和东湖的气质很搭,在书店的阳台上能欣赏到湖水、远山、夕阳,人文、艺术、自然在这里融为一体,捧一本好书,在这样的环境下,能静静地待上一下午。

《光明日报》

夏  静

一幅全新的城市景观画卷

对武汉市民来说,东湖就是一颗镶嵌在城市中的璀璨绿宝石。这次参观采访,更让我深度体验了东湖绿道的美。沿东湖万顷碧波,绿道蜿蜒向前,湖光山色移步换景,时而山丘密林、时而湿地岛屿、时而花香沁人,令人心旷神怡。

在我看来,东湖绿道依湖而建,给人以“山、水、人”和谐相融的美,是独具地域特色的城市人文地标,铸就了城湖融合的武汉样本,是城市千万人民获得幸福的源泉。

近年来,从东湖绿道一期到东湖绿道二期,东湖的逐渐开放,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让习惯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们,拥有了一片静谧的精神家园;从之前各个景点的独立呈现,到今日扣环成网;从“东湖会晤”到即将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东湖,正在向世界展开一幅全新的城市景观画卷。

《中国日报》

李  博

惊艳于东湖的生态美

东湖我去过很多回,但是这几年我每去一次,它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惊喜,尤其是这一次的探访,让我觉得整个东湖的颜值都升高了一个台阶。首先惊艳到我的是它的自然风光,高耸笔直的杉树,一碧万顷的湖水,一年四季开着不同的花,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美的体验。

深入到东湖,你会发现,东湖人文类的东西更加吸引你,比方说这一次我们去探访的东湖懒院民宿、时见鹿书店、杉美术馆等等,东湖增加了很多人文的色彩;另外,也很明显地感觉到,东湖的水质得到了提升,生态得到了修复,以前影响东湖水质的经营性汽柴油小游船逐步被收购,加上东湖风景区的治理,现在湖面能清晰地看到倒影。

《中国青年报》

朱娟娟

东湖越来越年轻时尚范儿

虽然来过东湖很多次,但这次采访中体验东湖夜游线,最让我惊讶于东湖变化之大,惊艳于东湖夜景之美。尤其当乘船经过被照亮的先月亭时,在五彩斑斓的灯光映衬下,东湖之美简直就像一幅水墨画卷徐徐在眼前铺开,令人如入仙境、心旷神怡。

正因为常来东湖、热爱东湖,也客观见证了东湖和绿道在建设发展中,是如何在舍与得之间做抉择,从而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换来金山银山”,使得绿道、东湖拥有了今天的风光美景和高人气。早在我读大学时就觉得不是很规范的小游船,今年就全部起坡上岸了,未来湖上的游船,将全部使用绿色清洁能源,还“水面绿道”洁净安宁。

我在武汉这座城市生活了13年,过去,东湖就是我最喜欢的景区,现在有了绿道,我到东湖的次数就更多了。加上时见鹿、杉美术馆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打卡地,年轻游客也越来越多。数据显示,来到东湖绿道的游客中,15岁至44岁年龄段人群占比已超过80%,说明东湖越来越有时尚年轻范儿。

《人民政协报》

毛丽萍

绿道让城市更有品质与温度

因为工作关系,我常住武汉。东湖自建成以来,一直是我和家人闲暇最爱去的地方,没有之一。通过这次集中采风,最大的体会就是东湖比我之前看到的更大、更美、更有内涵和深意。除此之外,两会期间我们还采访了有关的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他们讲述与绿道有关的故事,更加深了对东湖绿道规划设计和建设的了解。我愿把这种认识,通过我们的报道分享给更多人,让大家体会东湖更多的美好。

东湖绿道让武汉这座城市变得有品质有温度。绿道让游东湖成为享受,不再行色匆匆。每一个角度、每一个时间段,日月更替,通过绿道都能让游人看到不同的东湖美景。都市人与灵魂的对话需要大自然的引路,而东湖就是武汉人精神寄居的最佳去处。

武汉市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支点,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新的生态文明思想中,以东湖绿道为载体,探索实践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道,它是长江大保护的典范,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智慧和思路。

代表委员点赞东湖绿道

将武汉城市新名片分享给全世界

上百公里的武汉东湖绿道,以其旖旎雄阔的湖山自然风光、丰富悠久的荆楚人文历史,成为武汉市民的好去处,也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的目光。东湖绿道这张生态名片,引发正在参加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热议。他们中有来过武汉的,或者来自湖北,熟悉武汉建设发展进程,认为这是全国乃至世界少有的顶级城市绿道,武汉市“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还湖于民”的做法,探索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全国政协委员肖钢:

东湖绿道是条

真正惠民利民的“幸福道”

“武汉我去过很多次了,是一座很漂亮的城市。我最近一次去武汉,就在上个月,而且就住在东湖附近。”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10日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还特意到湖边绿道走了走,感触很深。”

肖钢说,武汉东湖确实烟波浩渺、风景秀丽。武汉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有名的自然山水之城、历史人文之城。

他表示,武汉东湖绿道广受好评,是武汉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武汉重要讲话精神的结果,武汉将东湖打造成世界名湖、城市绿心、生态典范的努力,收到了很多的效果,是一条真正惠民利民的“幸福道”。

肖钢说:“相信随着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东湖绿道一定会越来越漂亮,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游览,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往‘打卡’。”

全国人大代表蔡玲:

在东湖绿道漫步品味“乡愁”

全国人大代表、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曾在武汉求学、工作多年,“上世纪80年代我在中南财经大学读书时,到东湖去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主要靠屈指可数的几趟公交车,路也不宽,当时东湖基本上是原生态;10多年前我离开武汉到北京工作时,东湖边有很多餐厅,有的餐厅把客人拉到船上吃饭,污染了环境也非常扰民。”

“这两年再到东湖,我感到非常欣喜:临湖的餐厅不见了,两岸绿树成荫、花红柳绿。最近一次去东湖是2018年11月,正值金秋,我在东湖绿道上漫步,感觉非常惬意。看到武汉市把东湖治理得这么好,我感到由衷高兴。”蔡玲说。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她祝福东湖越来越美好。她同时希望东湖变得更有文化底蕴:西湖之所以名扬中外,是因为历史上文人墨客留下很多千古传唱的诗句和美丽的传说。东湖也要深挖文化内涵,更多展示历史悠久的荆楚文化。

蔡玲建议,保持一湖清水是灵魂和根本,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一定要坚持守护住城市的灵魂,并且从文化底蕴上得到升华,把武汉传奇历史融入进来:比如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历史,比如楚剧、汉剧等传统优秀剧目,比如百湖之市的特色和亮点。

全国人大代表马新强:

东湖绿道印证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全国人大代表、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不只是一个诗意的表达,还是一个努力实践就能达到的客观现实,武汉东湖绿道就做到了这一点,“再多的物质和金钱,都取代不了生态绿道带给人民群众的切实好处”。

马新强说,生态优势就是经济发展优势,东湖绿道不仅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亲近大自然,享受到最公平的生态“福利”,也正在成为武汉市招商引资、提升城市竞争力的一张“生态名片”,对于武汉营商环境提档升级、城市吸引力大幅提升,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东湖绿道在建设中也布局了智慧系统。WiFi全覆盖、智能导引、自助查询……多种科技手段让绿道“科技范儿”十足。“结合武汉‘中国光谷’建设,还可以在绿道上布局更多‘黑科技’。”马新强建议。

马新强透露,去年他们华科同学毕业30年聚会,就选择在东湖绿道举行,大家骑着自行车聊天,畅叙友情,回忆往事,感到世事人生无比美好,“现在公司只要来了外国、外地客户,我们都会带他们去东湖绿道转一转”。

全国人大代表刘江东:

把东湖绿道这张城市新名片分享给更多人

“东湖绿道是武汉近年来城市规划建设快速发展的代表作,作为来自武汉的人大代表,我愿意当好宣传员,把这张‘城市名片’分享给更多人。”10日,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系副教授刘江东表示,东湖绿道是武汉市重视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宜居环境的生动实践,将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刘江东认为,东湖绿道决策正确、规划科学、布局合理。他分析,东湖绿道建设是武汉“一城一轴一心”整体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汉市通过建设东湖城市生态绿心,加强了大东湖地区环境和交通整治,努力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必将有力助推武汉提升城市功能、优化布局。同时,他还深深体会到,东湖绿道建设充分体现“还路于民、还绿于民、还湖于民”的宗旨,拒绝商业开发,围绕生态、文化做足文章,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他建议,东湖绿道今后需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如引入文化长廊、雕塑园区等,深挖和展示东湖历史文化;景区标识、介绍等细节应与国际接轨,设置中英文双语介绍,向世界讲好“东湖故事”,增添东湖国际化魅力,推动武汉国际化进程。

全国人大代表刘自明:

公司来了外国客户,都会带他们到东湖绿道转一转

“东湖绿道就是一个大花园、大氧吧、大运动场。”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大桥局集团董事长刘自明说,每当公司来了外国客户,他都会带他们到东湖绿道转一转。

东湖的美景刷屏网络,刷新了武汉的国际形象。刘自明介绍,东湖绿道还在生长,还会吸引更多身份不同、目的如一的游客前来游玩。

他透露东湖绿道建设“三部曲”:2016年底,东湖绿道一期建成,28.7公里的绿道全线贯通,正式对外开放;2017年底,东湖绿道二期正式开通,与东湖绿道一期共同组成上百公里长的国内最长5A级城市环湖绿道。紧接着东湖绿道三期开始建设。

刘自明说:“武汉是‘百湖之市’,东湖绿道建设经验可以扩展至其他湖泊,造福更多市民,把大武汉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再推上新的台阶,让武汉大江大湖的美誉传遍天下。”

全国人大代表杨俊:

东湖绿道建设处处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

作为中国“最美赛道”,东湖绿道是运动达人的“天然健身房”。马拉松等赛事的举办,已经使东湖绿道成为跑友们的“跑马胜地”。全国人大代表、省戏曲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省文联副主席(兼职)杨俊表示,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都在东湖绿道得以完美体现和实现。

杨俊认为,武汉在东湖绿道及生态环境建设上,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整个大东湖的绿色空间切切实实还给了广大市民。她说,人们对于美的感知是特别直接的,大武汉有山有水,这是武汉人的福气。“如果说东湖是大自然给予武汉人的滋养,那么东湖绿道的建设则是让更多的武汉市民可以直接感受这种滋养,感受大自然的美”。她举例说,以前的东湖,人们是可以开车经过的,通过建设东湖隧道,所有的汽车改从湖底穿越东湖,而整个100多公里长的环东湖绿道就原原本本地还给了大自然,还给了市民。

“现在整个绿道沿线的雨水可通过绿色植被、水生植物进行再过滤,减少了污染入湖,也增强了东湖的调蓄功能。”杨俊表示,武汉对东湖的发展规划遵循生态优先,坚持“占一补一、占补平衡”,不多占东湖一方水,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城市生态,这都是其他城市建设可以借鉴的。

全国人大代表周汉生:

东湖绿道真正把城市禀赋用好了

“东湖绿道,提升了武汉的城市品位。”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当代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汉生说,放眼全世界的千万人口城市,像武汉这样有山有水的少之又少,“大江大湖大武汉,武汉的自然禀赋得天独厚。”

在周汉生看来,用绿道的形式,把东湖的山水岛屿串联在一起,体现了江城文化,真正把城市禀赋用好了。现在东湖绿道声名远扬,许多外国人来武汉以后,去别的地方可能都没有多大印象,但到东湖走一走就终身难忘,“这或许远远超出了当初修建东湖绿道时的预想。”

“治水,始终是江城武汉绕不开的一个课题。”周汉生说,过去,水体众多可能还被当成武汉发展的一个障碍,长江、汉江把武汉划分成三镇,洪水每隔几年就会危及市民安全;然而,现在的河水湖水为武汉注入了生机活力,东湖绿道更是升级为广大市民休闲娱乐运动健身的场所,成为武汉的城市新名片。

周汉生认为,尽管如此,还是有许多细节值得引起重视。他建议,接下来要把东湖绿道的各个衔接处都打通,“不要出现断头路”。比如从马鞍山森林公园北门出来去磨山和东湖“路就不通”;还比如,从磨山到郊野道,人们骑行无法穿过,“人为出现了断头路”。这些都需要管理者好好设计,充分实现东湖绿道“一骑穿行”

来源:长江日报

责任编辑:张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