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潜江市位于湖北省中南部,江汉平原腹地,国土面积2004平方公里,人口104万,耕地面积109万亩(1hm2=15亩)。境内地势平坦,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有长江、汉江两大水系,河网密布,沟渠相通,排灌条件优越。素有 “曹禺故里、水乡园林、鱼米之乡、中国小龙虾之乡”的美誉。
1.“虾稻共作”水稻生产机械化现状
虾稻共作模式是指在稻田里养虾,通过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达到虾、稻同步增产,品质同步提升的目的。潜江市虾稻生产从2001年散养起步,经过一稻一虾“虾稻连作”模式,发展到现在的一稻两虾“虾稻共作”模式。2014年以来,为满足虾稻生产全程农机化作业需求,市农机局大力推广耕整机械“轮改履”、插秧机械“汽改柴”、植保机械“地改天”、收割机械“窄改宽”(履带)等新机具新技术,较好地解决了虾稻共作水稻生产机械化中遇到的难题。2018年,全市虾稻共作面积65万亩、 机械插秧面积35万亩、高效植保面积100万余亩、稻谷烘干21万吨,耕整、收获机械化率超过99%。
1.1 集中育秧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水稻的产量和秧苗的好坏有着直接联系,集中育秧具有苗齐秧壮、防灾抗灾能力强,省工省支,节本增效优势。在全程社会化服务补助、育秧工厂改扩建奖补和育秧大棚建设补贴等政策和项目扶持下,全市育秧工厂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从2014年的40家发展到现在的80家,集中育秧能力从30万亩提高到70万亩,其中过万亩的有25家。2014年以来,集中育秧面积每年都以25%以上的速度大幅度增加,2018年达到45万亩。
1.2 机械耕整
机械整地是水稻机械化生产的重要环节,耕整地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插质量。因虾稻田常年泡水、淤泥较深,对整地机械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轮式拖拉机作业极易发生陷车情况。为解决这一难题,2014年以来,全市共推广履带式拖拉机、旋耕机399台,实现“轮改履”,较好的解决了虾稻共作田块整地难题。
1.3 机械栽插
目前,机械栽插是水稻全程生产机械化中最关键、最薄弱环节,其水平的高低对机械化率指标影响最直接。机插与撒播比有抗倒伏能力强和除草方便的优势;与人工栽插比,机械栽插具有省工省时、节本增效、增密增穗、增产增收的优势。同样因为虾稻田特点,普通汽油版插秧机因马力小,极易发生陷车现象,作业难度大。2014年以来,潜江农机局大力推广柴油版大马力插秧机,实现“汽改柴”,有效解决了这一难题。2018年,全市插秧机拥有量达到918台,高性能插秧机396台(柴油版插秧机210台)。全年栽插虾稻面积突破35万亩,占虾稻共作面积的53.8%,助推了全市虾稻生产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发展。
1.4 高效植保
随着绿色高效植保机械推广及使用,农田植保逐步从传统的手动喷雾器、机动喷雾器,发展到现在的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无人植保机。近年来,潜江高性能植保机械发展迅猛,至2018年,全市拥有改装自走式喷杆喷雾机838台,高地隙自走式喷杆喷雾机48台,无人植保机46台。无人机植保机最受虾稻种养户的青睐。2018年虾稻田无人机植保作业100余万亩。
1.5 机械收获
经过多年发展,潜江的水稻收获基本实现机械化。但虾稻共作田因其生产特性,在水稻收获季节,虾沟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位供龙虾生长、繁殖,因此影响了晒田效果,导致轮式收割机根本无法作业、传统履带收割机也会时常发生陷车现象,影响作业效率和质量。近年来,为适应虾稻收获的特殊环境,农机部门通过大力推广收割机械“窄改宽”,宽幅履带收割机较好地解决了陷车难题。截至2018年,全市宽幅履带收割机拥有量已达500余台,年均增长量在20%以上,基本能满足现阶段虾稻收获需求。
1.6 秸秆处理
虾稻收获后,经过机械粉碎的秸秆和留田的稻茬作小龙虾的饵料被饲料化利用。实现水稻秸秆循环利用,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7 机械烘干
为增加效益,群众捕虾时间逐年延长,虾稻播种期推迟,因此影响了收获期推迟,在收获季节极易遇到常发的秋季“烂场雨”,谷物机械化烘干是确保虾稻丰产丰收,颗粒归仓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在政策项目的支持下,全市谷物烘干机由2013年的5台套发展到2018年的166台套,批次烘干能力达到0.42万吨,且增长势头迅猛。
2. 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化装备有待改进升级
虾稻田因需常年养虾,导致田块泥脚变深,传统的插秧机、轮式拖拉机、高地隙植保机械、收获机械作业易出现陷车等情况。现有的履带式拖拉机、旋耕机,无人植保机械虽然很好地解决了作业难题,但数量不足,还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求,机械化装备改进升级速度有待提高。
2.2 社会化服务有待提高能力
近几年,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实施,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得到了有效发展,但是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全市现有农机新型经营主体331个,而具备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能力的只有25个。
2.3 标准化生产有待推进完善
标准化生产推进缓慢,部分农户标准化生产意识不强,水稻品种过多,导致机械育秧、苗床管理、田间管理费工费时,虾稻品质参差不齐,影响虾稻品牌的提升。
2.4 规模化经营有待提升水平
土地规模经营程度不高,大都田块小、不集中,不能充分发挥机械化连片作业、节本增效优势。
3、发展对策
受水稻收购价格下跌和生产资料上涨的双重不利因素影响,种植水稻亩平收益减少200-300元。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是节本增效的有效手段,在当前乃至今后要在政策扶持、机艺融合、装备升级、规模种植等方面加强工作力度,促进虾稻标准化、机械化生产。
3.1 加大创新力度,推进农机装备优化升级
农机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要结合实际加大科研创新力度,推出适合虾稻生产的插秧、耕整地和收割等机械;农机管理部门要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在购机上正确引导,加快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以适应虾稻共作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要。
3.2 加大政策扶持,提高经营主体服务能力
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新型经营主体在政策和项目实施上要加大扶持力度,在农机购置补贴、建设奖补、扩规用地、用电增容、融资贷款、作业补助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和重点倾斜。在运作上要加强监管和引导,进一步优化调整农机装备结构和主体布局,全面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能力和辐射能力。
3.3 加强机艺融合,促进虾稻产业持续发展
要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动虾稻从数量到质量的转型升级,提升我市虾稻品质和品牌市场竞争力。农艺部门要加快选育适合虾稻共作水稻机械化生产的水稻品种,选择2至3个米质优、生育期短、抗倒伏、分蘖性强的优质品种,为提升虾稻品质打好基础。农机部门要通过新闻媒体、现场会、免费发放资料等大力宣传新技术、新机具,营造机械化、标准化生产良好氛围;狠抓示范基地建设,试验示范推广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标准化技术;探索、总结、推广适合虾稻共作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集成模式。
3.4 推广“华山模式”,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要大力推广可复制的潜江 “华山模式”。该模式以三权分离、土地流转、反租倒包为基础,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让土地从传统的“小农”产权关系中解脱,充分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收益,从而加快土地适度规模进程,让农机装备作业高效、节本增收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来源:农业农村部农机推广与监理网 作者:杜成涛 李启红 薛友国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石樱
★垄上水稻社群等你加入!★
为更好地服务水稻种植户和水稻产业相关人员,
垄上水稻社群成立啦!
社群将为广大乡亲提供
水稻病虫害防治、天气预报、田间管理、增产增收等信息。
水稻夺高产
就来垄上水稻群
赶紧添加客服藕圆子的微信15527226995
加入我们吧!
↓↓↓↓↓↓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