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种子,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农业科技创新的凝结,无疑是农业领域里的“国之重器”。
过去,“楚人种田,吴蜀供种”的局面长期难以改变,如今,在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游艾青科研团队近20年科技创新的不懈坚持下,局面早已改变:优质稻育种和优质稻品牌建设双轮驱动,湖北水稻产业正向着高质量发展阔步迈进。
从重产量到重品质 优质稻育种迎来契机
从历史来看,上世纪80年代,“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上世纪90年代,粮食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跨越;近年来,保持了连年丰收、供应充足、市场稳定的局面。
湖北米,过去并不是优质米的代名词。
直至上世纪90年代末,“鄂字号”优质稻品种在湖北还是空白。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由于湖北省稻米品质欠优,沿海传统的外调市场一度被挤占。高档消费市场被泰国香米占领,中高档消费市场被东北米、湖南米、安徽米占据,湖北省内市场对优质稻生产的拉力不大。外部市场开发力度不够,产品销量有限。与此同时,由于市场长期被占领,外来米根深蒂固,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形成很大的压力。高档优质稻产业化开发明显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彼时,省委、省政府实施提升稻米品质战略,启动农业的“四优工程”,并把提高湖北稻米品质列为“四优工程”之首。
高档优质稻这一概念呼之欲出:稻米理化品质优异、米粒细长、外观晶莹透明、适口性好、商品价位高、可与泰国香米相媲美的一类水稻品种。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粮食生产也迫切需要从量到质的转型升级,也即“从吃饱到吃好”。“以产量论英雄”已经过去,“优质”成为新的风向标。对品种选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主攻单产向提升品质转变。
一粒好米,不仅有颜值,还要有“内涵”——“色香味”俱全、绿色健康的稻米成为了新时代的“宠儿”。
优质稻育种迎来契机。
炼成一粒好米,粮作所在优质稻育种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适合机械化、清洁化生产、标准化生产,节水、节肥,抗病、抗逆,“傻瓜式”育秧 ,选育品种向着绿色、高效转变。
炼成一粒好米,良种还需有良法、良制配套。节本、增效、保优技术,在游艾青团队育种创新中不断优化、升级。
围绕高档优质、专用水稻种质创制和新品种选育攻关。1999年,粮作所在湖北率先组建高档优质稻新品种选育团队,先后培育高档优质稻“鄂中5号”、专用品种“罗田女儿红”等。“鄂中5号”垩白率和垩白度“双零”指标居国内领先水平,品质优、应用年限长、推广范围广,连续5年被列为湖北省主推品种,推广面积达到1680万亩。
如今,在粮作所的门前,悬挂着多块与水稻研究有关的匾牌: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武汉分中心、长江流域水稻区域技术创新中心、湖北省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这些响当当的牌子,昭示着湖北水稻在全国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介绍,全省已审定的429个水稻品种中,国标三级以上优质稻品种254个,约占60%,优质率达75%以上,居南方稻区首位。其中,省农科院粮作所在选育优质稻品种起主导作用。
与优质稻“死磕” 甘愿如候鸟般南北“迁徙”
一粒小小的种子背后,一定有一个能打硬仗的人才队伍。
每一粒品质优良种子的诞生,都是科研人员历经数年精耕细作培育的身影。
戴上草帽,穿上胶鞋,就往稻田里“钻”。这是游艾青的日常工作画面。53岁的他乐此不疲。水稻,是他无时无刻不惦念的事情。一粒稻种,就是他的全世界。游艾青,湖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去年作为我省科技界唯一代表,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20年前,他和所里的同事们就踏上了优质稻新品种选育的征程。在试验田和实验室里,每个优良稻种的背后,都包含有游艾青和他的科研团队的心血。试验田的育种,既枯燥又苦累。游艾青和团队成员经常在稻丛间一蹲就是几个小时,小心翼翼地把住穗头,剪颖、去雄、套袋、授粉、封口、记录、建档……动作如绣花般精细。
夏天留武汉,冬天飞海南。性状观察、杂交、授粉都要在高温中进行。上面太阳晒,下面水汽蒸。每次下田,全身湿透,像从水里捞上来似的。一位育种人员平均一年至少要研究水稻的上万个组合,有时候甚至多达十几万个。“所有种子都是育一代、变一代。就如人,一娘生九子,九子都不同。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对于科研人员而言,这也是育种最大的魅力。”如此,在无数个“偶然”中得到一个成功的“必然”。在粮作所4楼细胞工程实验室,花培苗在小瓶里生长。
游艾青介绍,为了加快育种进程,他们在实验中引入细胞工程和分子标记育种技术,使育种年限缩短2-3年。“分子标记育种+花培育种技术”使育种效率提高一倍以上。
育种也曾遭遇曲折。2016年,一个有望成为“鄂中5号”升级版的优质稻品种,因为一场大雨淹死了所有的试验杂种,团队只能再次重新搜集亲本做杂交,一切重新开始,导致这一品种的面世,推迟了整整一年。正是无数个挥洒汗水的日常,才换得育种创新的硕果。
据统计,粮作所优质稻品种审定达22个,其中农业农村部国标二级超级稻品种2个(培两优3076、广两优272),湖北省主导品种4个(鄂中5号、培两优3076、广两优476和鄂粳杂3号)。优质高产新品种“广两优5号”经营权转让402万元,创湖北省水稻品种转让金额最高纪录。
游艾青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要围绕高档优质做文章。没有优质品种,稻米品牌的塑造则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优质稻品牌多极化发展 更多“鄂家军”跻身国家梯队
2017年和今年,我省连续开展“荆楚好粮油”评选活动。京山国宝桥米公司生产的国宝桥米、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远安瓦仓大米分别斩获去年和今年的“荆楚好粮油”称号。细心的人们发现,作为我省“老牌”优质大米国宝桥米和“新晋小生”瓦仓大米,两家企业所生产的优质稻米背后,都有着高档优质稻“鄂中5号”的坚强后盾。
品质,乃品牌之基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使消费者对大米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对大米品牌更是精挑细选。
去年,全省首次发布“湖北名优大米十大品牌”。几十个湖北优质大米品牌,各有千秋,现场让参评评委“左右为难”。湖北大米品牌整体水平向更优发展,优质品牌呈现多极化格局。既有“国宝”“福娃”这类“国字号”湖北大米品牌老大哥,也有“远安瓦仓米”“潜江虾乡稻”“东坡大米”“竹溪贡米”这样的新锐品牌紧跟其后。
多年来,国宝桥米公司坚守品质生命线。与粮作所紧密合作,运用种植新技术,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建立100亩智能化育秧工厂,建立优质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基地500亩。近3年来,公司还成功示范推广了“广两优5号、华润2号、广两优272”等优质水稻新品种,稳居全省知名优质米品牌前列,跻身优质大米品牌“国家队”。近两年,进一步夯实优质大米品质基础,国宝桥米新增投资5300多万元,加强优质稻基地建设,粮作所全程提供育种和技术支持。
公司将在京山县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20万亩,按照“统一订单种植、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农药化肥、统一质量收购”的“五统一”模式,实行订单生产,保证了品质如一。2017年底,公司规划建设3600亩国宝桥米田园综合体,形成以国宝桥米为核心、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可循环产业链,建立一座高科技含量的现代农业生产与观光综合性园区,以此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利用“高效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一高三新”模式,大力发展稻鸭共育、稻鳖共育、稻虾共育、稻鳅共育,打造高标准的生态种养基地,通过有机种养,实现产品多元化。
作为地域特色优质大米品牌的代表,瓦仓大米有“先天优势”。
瓦仓米属中籼稻,生长在气温、水温相对较低的山区冷浸田(山泉水)里,在灌浆阶段昼夜温差大,营养物质积累多,稻谷千粒重一般比其它产区的重2克左右,其外观谷粒金黄,大而饱满,米粒晶莹透亮,腹白细小,生嚼味香。
湖北瓦仓谷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由远安瓦仓村大米专业合作社发展而来。专心种植优质稻“鄂中5号”,使远安瓦仓米品牌从10年前名不见经传,到如今家喻户晓。为巩固优质稻发展,去年,公司分别在茅坪场镇瓦仓村流转土地383.58亩、银子村流转土地360亩,用于建设工厂化育秧大棚和水稻种植基地,总投资300余万元。
目前,主推优质稻品种3个;推广水稻栽培新技术6项,包括水稻无公害栽培技术、水稻旱育秧技术、水稻轻型简化栽培技术、禾秆还田减少化肥施用量技术、生物农药防治技术、优质稻高产栽培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等,为优质高产水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品牌塑造没有休止符,科技创新永不停歇。市场和企业需求给我省优质稻列出了新课题:能否通过改良“鄂中5号”,培育出既有该品种优点,又增加香味的品种?
游艾青表示,团队正在加紧培育新品种,一系列升级版优质稻品种即将陆续面世,为湖北优质稻品种再添“生力军”,夯实湖北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之基!
来源:湖北日报
声明:本文转自以上平台,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石樱
★垄上水稻社群等你加入!★
为更好地服务水稻种植户和水稻产业相关人员,
垄上水稻社群成立啦!
社群将为广大乡亲提供
水稻病虫害防治、天气预报、田间管理、增产增收等信息。
水稻夺高产
就来垄上水稻群
赶紧添加客服17720356779(微信电话同号)
加入我们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