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田县凤山镇二郎庙村,有一座海拔700多米的山,名叫“后山”。这里曾一片荒芜,如今山上林木茂盛,满目青翠,犹如一片绿色的海洋。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人——杨明成。35年间,他挖断了30多把锄头和铁锹,鞋子穿破了50多双,用双手和汗水植树2万多株,让100多亩荒山披上了绿装。
爱上了大山的中年汉子
9日,罗田凤山镇飘起了大雪,山川、田野、村庄银装素裹。山间,白雪皑皑,寒风刺骨。踏着咔嚓作响的积雪,在后山的一个山坳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清扫树枝积雪的杨明成。
今年71岁的杨明成是罗田县凤山镇二郎庙村4组人,小时候由于家穷,仅读过2年书。辍学后,他一直在家务农,从小就养成了勤劳、朴实的性格。
1983年,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一些荒山无人管理,杨明成感到很可惜,思来想去,他决定在自己承包的山上种上杉树,想着一方面可以绿化荒山,另外等树大了可以变卖补贴家用。
时年36岁的杨明成就开始试着栽种杉树。起初,他按照祖辈沿袭而来的“插根棍子都能长成大树”的“插枝”方式,将就近砍来的杉树根部分蘖出来的幼苗枝干插在山上。由于山上石头多,土质坚硬,有的地方根本插不了枝。
于是,杨明成先将石头清理干净,然后,挖坑、插枝、埋土压枝。有时候锄头被挖断,他就用手去扒土窝子,双手常常被石头或树枝刺得鲜血直流。后来,他学会了用杉树种子播种育苗。
据杨明成介绍,第一年他栽种了500多棵杉树,可没过多久就死掉了100多棵。他就再补栽,可补栽的成活率也很低。妻子劝他不要种了,杨明成不服输,托人买了一些书籍学习,还向村里老人和林业站的技术员请教。最后,终于学会了栽树、除虫、施肥等技巧。
35年沉迷植树造林
山上杂草丛生没有路,他就掘山开路。他每天很早起床,吃过早饭就将砍刀别在腰里,赶着牛羊上山。然后,挖坑、种树、浇水,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中午就着家里带来的饭菜将就一餐,然后,在临时搭建的茅草棚里休息一会,直到傍晚才回家。
“最苦的就是挑水上山给树苗浇水,有时候,一脚踩空,桶摔坏了不说,人也摔得头破血流。”树苗栽下去后,必须及时浇水,杨明成经常到山脚下的池塘里挑水,每次往返一两里路。由于山路坎坷,水桶摇摇晃晃,等到了山上只剩下半桶水了。
每年8月,酷暑难耐,杨明成在树林里整枝时,手脚经常会被树木藤蔓划伤刺破,还会被蜜蜂蜇得鼻青脸肿。杨明成的双手粗糙得像老松树皮。
由于劳累过度,他患上了白内障、冠心病、高血压等病。35年间,他一共做过四次手术,但他仍然拼命忙碌着。无论是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就是下雪也不例外。“他爱树胜过爱他的儿子,我们怎么劝都没用,没办法,就只好由着他了……”提起杨明成,他的老伴晏凤娥的眼睛湿润了。
他想让村里每座山头都变绿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身强力壮的汉子到古稀老人。村后的荒山已经变成了一片片茂密的树林,这些杉树,树干笔直挺拔,约有3层楼的高度,直径大多有20厘米左右。
杨明成有两个儿子,小儿子在县城当老板,多次劝他到城里享清福,可他毅然拒绝,他舍不得忙乎了一辈子的山林。
现在,在杨明成的影响下,他的大儿子和村民们也跟着他一起种树了。
据二郎庙村村支书李伯平介绍,近年来,村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已有100多名村民在自家的荒山上种上了杉树,目前全村山林面积6000余亩,森林覆盖率90%以上。
杨明成计划把村民还没有种上树的山承包过来,继续种树,他要让村里每座山头都变绿。
“以前种树就是想变卖点钱,可现在许多人找我买树,我却舍不得卖,这么多年了,有感情了,它们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杨明成告诉记者:“树也有生命,不信你对着树林大喊一声,树枝来回摇晃就是在回应你……”杨明成用手抚摸着一棵棵树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责任编辑:张雯)
请输入验证码